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2022-12-21 來源:中國融媒產業網 瀏覽數:209
在雙碳戰略的持續推動下,氫能產業在2022年迎來了全面爆發。全國各地氫能產業政策不斷加碼,推動了氫能全產業鏈快速發展,也涌現
在“雙碳”戰略的持續推動下,氫能產業在2022年迎來了全面爆發。全國各地氫能產業政策不斷加碼,推動了氫能全產業鏈快速發展,也涌現出了一大批創新技術,反哺氫能市場的壯大。
中國氫能政策的集中釋放,為氫能產業的蓬勃發展指明了方向。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中氫源安突破安全有機液儲運氫技術,從根本上解決氫的危化品屬性,實現氫能大規模、高安全、低成本的多領域、多場景應用,助力氫能全產業鏈跑出“氫時代”!
加速布局氫能戰略,氫能產業順勢而起
新時代,能源清潔化成為大勢所趨。氫能源產業鏈以其清潔化的優勢,正處于從導入期過渡到發展期的上升階段中,迸發出巨大的潛力,未來有望在諸多清潔能源的技術路線中脫穎而出。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與地方政府出臺了諸多氫能行業支持類政策,其支持范圍之廣、支持決心之強、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氫能正成為構建能源新體系、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3月9日
國家能源局印發《2022年新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指示各地應因地制宜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示范,探索氫能技術發展路線和商業化應用路徑。加快新型儲能、氫能等低碳零碳負碳重大關鍵技術研究。
3月16日
國家發改委等部門關于推進共建“ 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意見中,強調了推動綠色能源發展的深遠意義。
3月21日
國家能源局發布《”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要求拓展氫能應用領域,探索氫能對可再生能源的儲能、再分配作用。
3月23日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 2035年》,明確了氫的能源屬性,指出氫能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到2035年,形成氫能產業體系,構建涵蓋交通、儲能、工業等領域的多元氫能應用生態。
10月9日
《能源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提升行動計劃》指示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和完善氫能全產業鏈標準體系研究和標準化頂層設計,形成標準體系框架和體系表,開展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安全標準研究。
10月16日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指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
10月25日
《“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出臺,其中重點任務中包括5項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7項涉氫技術,積極推動氫能與可再生能源融合發展,梯次有序引導多元化氫能技術創新。
隨著十四五規劃的迅速展開,國家與地方政策支持力度迅猛加大,無論是從新技術層面,還是產業模式創新層面,氫能源產業都將迎來?個爆發期。
聚焦能源革新,開啟氫能產業“新賽道”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制氫國,年制氫產量約為3300萬噸,其中達到工業氫氣質量標準的約1200萬噸,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氫能大國。當產能不再成為限制,氫能優秀的能源素質開始發揮巨大的作用,應用場景十分廣泛,遍布于交通、工業、建筑、發電等領域。
目前,氫能除了在中國傳統化工、鋼鐵等工業領域應用外,已經開始在能源、交通、建筑等其他領域穩步推進,并且不斷進行擴大應用試點應用。預計到2030年,氫能年需求量將達到3715萬噸,在終端能源消費中占比約為5%。其中,工業用氫占比60%、交通占比31%、發電與電網平衡占比5%、建筑占比4%。
在交通領域,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進入商業化初期。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初步形成“3+2”格局,示范期內推廣燃料電池汽車總量超過3700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銷逐年上升,市場進入商業化初期。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年銷量1586輛,保有量8938輛。預計到2030年、2060年,氫燃料電池車年銷量將分別達到29萬輛、200萬輛。
在工業領域,氫能冶金、綠氫化工項目加速落地。目前,氫能在鋼鐵領域的應用主要是在富氫高爐冶煉、氫基直接還原、富氫熔融還原以及富氫燒結等方向。在合成化學品、加氫煉化和合成燃料等領域,實現綠氫對灰氫的替代,可大幅降低化工行業碳排放。
在建筑領域,“氫進萬家”探索社區氫能應用新模式。氫能在建筑領域的應用與傳統能源相類似,主要探索應用于空間供暖、制冷、烹飪和備用能源等,應用方式主要包括燃料電池、熱電聯產/熱電聯供和天然氣管道摻氫等。
在發電領域,氫能在消納可再生資源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可以解決風能、光伏發電所遇到的時段不平衡,季度不平衡等問題,實現傳統電網無法實現的大規模、跨季節、跨時段、跨地域儲能,將成為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的利器。
融資渠道多元,氫能產業資本運作加速
加快構建清潔化、低碳化的氫能供應體系,對我國能源安全及可持續發展戰略具有重大意義。目前,我國氫能產業集群主要分布在京津冀、華東、華中以及華南四個區域,覆蓋了氫能的制氫、儲運及應用等領域,呈現出東強西弱,南強北弱的格局。
截止到2022年9月,我國共建成289座加氫站,約全球總數的40%,位居世界第?。目前國內運行的289座加氫站分布在29個省級行政區,其中廣東、山東、江蘇分別以51座、29座、24座的建成量位列前三。預計到2022年底,我國將建成約300座加氫站。
截止到2022年10月底,我國燃料電池車保有量達到1.13萬輛,預計到 2022年底,保有量達到約1.3萬輛。
2020年中國氫能產業投融資規模為712億元,在氫燃料電池產業鏈的投融資金額達到515億元,部分先發地區氫能產業集聚效應已經初步形成,匯聚了產值規模已經突破千億元。
截止發稿日,2022年我國氫能領域已完成35起投融資事件,總金額超過63億元,融資渠道相對多元,氫能產業資本運作加速。其中,中石油、中石化等超大型能源企業也投入了大量資金,開展了氫能產業鏈各環節的研究與開發項目。
安全有機液儲運氫技術為氫能全產業提速保駕護航
氫能的開發應用前途一片光明,但是仍有一些難題需要專家學者去解決。氫能儲運環節的關鍵技術是制約氫能經濟性的瓶頸技術,因此找到安全、經濟、高效、可行的儲運模式,是氫能全生命周期應用的關鍵。
在現存的儲運氫方式中,高壓氣態儲氫技術應用最為成熟,是國內目前應用最為普遍的技術路線,但其儲氫密度較低,安全性能較差。在這方面,未來有機液氫儲運核心技術的創新板塊具有更大市場潛力。
中氫源安安全有機液儲運氫技術成功實現了氫能“不易燃、不易爆、不易揮發、無毒”的儲運條件,可實現氫能高安全低成本,多領域多場景應用,為我國氫能全產業鏈大規模化發展,填補“高效、安全、低成本、規模化”儲運的重要一環。
站在氫時代窗口,氫能源獲得了從政策利好到產業完善再到技術創新的一系列發展機遇,產業鏈一片向好,振翅欲飛。東風夜放花千樹,中氫源安必將跟隨產業快速發展的步伐,持續開發出氫能源綠色低碳發展路徑,矢志成為全球領先的氫能源系統解決方案的引領者,助力氫能源產業蓬勃發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fangdj.com/shichangfenxi/show-316.html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中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網
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
微信掃描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