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2022-11-18 來源:佛山日報 瀏覽數:382
佛山南海,又一次吸引全國氫能人才的目光。11月15日,2022年中國氫能產業大會在佛山市南海區舉行。會議以零碳中國氫能未來為主題
11月15日,2022年中國氫能產業大會在佛山市南海區舉行。會議以“零碳中國氫能未來”為主題,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指導,廣東省人民政府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聯合舉辦。
此前,氫能產業的行業盛會已經連續五年在南海區召開,樹立起全國氫能發展的風向標。2022年中國氫能產業大會是在以往五屆大會成功舉辦基礎上繼往開來的一屆,也是首個國家部委指導下的影響全國的氫能產業大會。
廣東城市群是首批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作為牽頭城市,佛山市主動探索氫能的廣泛應用,在國內率先布局氫能產業,走出了領頭羊風采。南海區是佛山氫能產業的集聚地,也是全國氫能應用的示范地。此次大會上,南海元素星光閃耀,氫能多元化應用成果涌現,再次展現了城市“與氫共舞”的魅力。
11月15日,2022年中國氫能產業大會在佛山市南海區舉行。
“氫裝”上陣 中國氫能產業大會緊扣“雙碳”目標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動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清潔低碳轉型”。
氫能作為能源轉化融合的載體和新型儲能方式,是實現能源轉型和碳減排的重要選項,將在新型能源體系建設中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明確了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氫能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
此次舉辦氫能產業大會,對深入實施國家能源安全新戰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大會緊扣“雙碳”目標,深入探討、總結、推廣低碳發展經驗,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智慧,用氫能推動能源革命。
“如今氫能產業發展已經步入新階段,氫能將作為一個有效的減碳技術,與其他行業進行融合,從而促進全社會減碳。”國家有色金屬新能源材料與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有研(廣東)新材料技術研究院總工程師蔣利軍表示。氫能對于“雙碳”目標的重要意義成為共識,技術路徑也是探討的重點。
氫能產業大會已持續舉辦多年,影響力持續提升,不僅為中國氫能產業的政策完善、科技進步、國際交流合作、產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也對大灣區氫能產業吸引全球技術、企業、人才、投資以及凝聚產業發展共識深具價值。
作為國家首批啟動的3個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中區域跨度最大、示范城市數量最多的城市群,由佛山市牽頭聯合廣州等11個城市建設的廣東城市群在制度創新、基礎設施布局、產業鏈完整度、技術水平和示范應用經驗等方面均居領先地位。佛山市南海區作為氫能產業大會連續六年的舉辦地,是國內較早發展氫能產業的城市之一,現已形成氫能全產業鏈,擁有豐富的氫能應用場景和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經驗。
會上,佛山市南海區區域能源雙碳服務中心正式授牌并投入使用,這是廣東省首個以數字電網助力數字政府建設、服務“雙碳”數字化治理的區域服務中心,助力南海區開啟“雙碳”服務新模式。
同時,全國首批綠色零碳示范醫院群項目、氫能世界國際綠氫生態總部基地項目等17個氫能產業重點項目進行了啟動、投產和簽約儀式,涵蓋氫能交通、發電、儲能以及智慧能源系統、氫水種養殖等領域,成為廣東省全面推動氫能產業發展的積極探索。
在2022年中國氫能產業大會上,9個項目簽約落戶南海。
“氫風”正勁 在佛山南海解讀行業新趨勢
解讀行業趨勢,展開思想碰撞,是氫能產業大會的一大看點。2022年中國氫能產業大會上,專家學者們提出了對于氫能發展的見解。
從“變小”的主火炬到賽場外穿梭的氫燃料汽車,北京冬奧會低碳、環保的理念涵蓋了運動員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據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介紹,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示范運營近120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所用氫能全部為可再生能源制備,累計減碳2200余噸,實現全球最大規模氫能示范運營。
北京冬奧會刮起的“氫風”成為氫能源發展過程中的一樁美談。2022年以來,我國氫能源技術產品應用場景呈現出多元化走向。除客運外,還涵蓋了航運、航空、汽車、鐵路、貨運、冶金、化工、煉油、供電、供熱等多個領域。其中,交通領域對氫能的示范應用先導作用已經凸顯。
應用范圍逐漸廣泛的同時,氫能技術自主化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和迭代加速,不少關鍵性技術取得了新突破。“質子交換膜、催化劑已實現量產,膜電極、空壓機、氫氣循環泵國產化率快速提升。”佛山環境與能源研究院院長趙吉詩談到,我國綠氫化工/煉化項目呈現快速發展態勢,應用示范不斷深入。同時,氫能產業鏈條逐步構建完善,從制氫、儲運、加注、關鍵部件、應用等各個環節為綠氫消納提供了渠道和市場。
趙吉詩談到,目前,全國累計建成加氫站近300座,且呈現固定站、撬裝站、純氫站、合建站、制氫加氫一體站等多元化發展模式,主要分布區域與五大示范城市群吻合,呈現全國多地開花格局。
以廣東省為例,截至2022年10月,廣東省共有氫氣生產企業16家,建成加氫站46座,氫氣年生產能力(潛力)約為65萬噸。其中,佛山市加快布局燃料電池車輛,積極探索氫能多元化應用,還誕生了氫燃料電池有軌電車、18噸氫能翼展車、9噸環衛車等新興項目。
政策是產業發展的驅動力和風向標。近年來,氫能產業發展政策不斷出臺。2022年6月,國家發改委等9部門聯合出臺《“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提出要進一步推進可再生能源發電制氫產業化發展,打造規模化的綠氫生產基地;2022年9月,工信部、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間推進氫能制儲運銷用全鏈條發展……
會議專設了“國際氫能合作高級別論壇”和“綠氫體系建設及應用示范探討”圓桌對話。
此外,各地陸續出臺加氫站管理辦法、建站和運營補貼政策。如佛山對氫能車開放中心城區禁行路段,對南海區登記備案且12噸以下的氫能源物流車輛,在南海區中心城區實行全時段不限行政策;山東淄博開放氫燃料市政用車路權,允許在早晚高峰以外所有城區道路通行等。
看到發展的同時,一些痛難點也日益顯現。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能源政策研究部)部長、研究員景春梅認為,當前仍有“灰”氫難以變“綠”,輸氫方面運輸不通、供需不接,氫能源成本高難以規模化運用等問題存在。她建議可以基于工業、交通等不同應用場景的減碳需求,發揮氫能作為用能終端低碳轉型載體的作用,同時就產業鏈關鍵薄弱環節、技術難點問題開展專項示范。
“氫路”漫漫 既要戰略思維又要戰略定力
氫能發展的宏觀趨勢能夠在南海輸出,體現了這里作為全國氫能產業高地的江湖地位。
南海區是國內較早布局氫能產業的地區,對氫能的布局已有14年之久。十余年來,南海區打出了一套“組合拳”,形成了從政策制定、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推進、標準制定、人才培養到推廣應用“六位一體”的氫能產業發展體系。
整體來看,南海氫能產業有六大優勢。一是高度重視頂層設計,在產業規劃、產業扶持、產業基金、車輛運營、加氫站建設及運營等方面均出臺10余項針對性政策,有利于引導氫能產業要素不斷聚集;二是有良好的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載體,丹灶鎮的“仙湖氫谷”規劃面積約48平方公里,有利于形成產業集聚,便于人才和技術的互補交流、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延伸產業鏈;三是有完整的氫能產業鏈,以“仙湖氫谷”為主核心匯集了超120家氫能企業及機構,國內外氫能頭部企業落戶,蘊含了巨大的發展潛力;四是有一批產學研用平臺,相繼創建了仙湖實驗室等重大科研平臺,與眾多院士團隊合作,走出一條以創新引領產業發展的道路;五是有豐富的氫能基礎設施建設和車輛推廣應用經驗,全區推廣應用氫能源汽車907輛、已建及在建加氫站15座,能夠為未來氫能多元化商業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六是舉辦了全國“氫能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氫能產業大會及中國氫能產業大會等一系列重大活動,具有啟迪產業智慧、搭建合作橋梁、孵化重大項目的作用。
能夠形成這些優勢和經驗,離不開戰略思維和戰略定力。“我們南海落地了三個項目,一個是全國首座‘氫能進萬家’智慧能源示范項目,在此基礎上我們今天也啟動建設了全國首批綠色零碳示范醫院群項目,計劃在南海5家醫院安裝燃料電池分布式熱電聯供系統;二是國家清潔能源價格成本研究(佛山)基地;三是今天現場簽約的南海區光伏氫儲綠色零碳項目。”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產業創新集群分會副會長、中科潤谷智慧能源科技(佛山)有限公司CEO李新達表示,多元示范項目在南海不斷落戶,得益于這里能夠把氫能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之一,在全國跑出了引領力和帶動力。
值得關注的是,南海區氫能項目的多元示范意義在此次大會及同期舉辦的第六屆中國(佛山)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及產品展覽會(簡稱“CHFE2022”)上得到凸顯。展覽會現場,僅參展車輛就包括重型卡車、叉車、牽引車、冷藏車、輕卡、乘用車、中巴、小汽車、灑水車、自卸車、環衛車等多種功能車,以及氫能兩輪助力車、兩輪小包車等;大會上簽約、投產的項目中,還有氫交通、氫水種養殖系統、氫能環衛車、氫動力水運、氫農業科技等覆蓋多領域、涉及多業態的項目集群。南海,正走在氫能多元化應用的前列,向著氫社會邁進,為全國作出新的示范。
由華南新能源汽車產業促進中心主辦的氫聽劇場上,氫能品牌舉辦新品發布會。
與中國氫能產業大會同期舉辦的第六屆中國(佛山)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及產品展覽會吸引眾多展商參與。
17個氫能產業重點項目
3個項目啟動建設
●國家清潔能源價格成本研究(佛山)基地
●南海區區域能源管控和雙碳智慧管理平臺
●全國首批綠色零碳示范醫院群項目
5個氫能產業項目投產
●仙湖氫谷特色小鎮氫交通項目
●仙湖氫谷特色小鎮氫水種養殖系統展示項目
●廣東環華氫能項目
●瀚潔氫能環衛車項目
●燃料電池空壓機系統項目
9個氫能產業項目簽約
●液態有機儲氫材料產業化項目
項目方:北京瀚銳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廣東省武理工氫能產業技術研究院、廣東環華氫能科技有限公司
●氫動力水運裝備產業項目
項目方:招商局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氫能世界國際綠氫生態總部基地項目
項目方:氫能世界有限公司、廣東藍盛高新投資有限公司
●佛山市南海區光伏氫儲綠色零碳項目
項目方:中科潤谷智慧能源科技(佛山)有限公司、中電建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水電基礎局有限公司
●共建南海氫動力智能水運裝備技術創新中心項目
項目方:招商局海洋裝備研究院有限公司、廣東省內河港航產業研究有限公司、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佛山分中心(佛山仙湖實驗室)
●綠氫體系建設項目合作
項目方:國經咨詢有限公司、康明斯恩澤(廣東)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卡沃羅-國富氫能聯合開發100(200)Nm^3/h PEM電解槽下線暨兆瓦級系列電解槽采購項目
項目方:廣東卡沃羅氫科技有限公司、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省武理工氫能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項目
項目方:北京瀚銳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廣東省武理工氫能產業技術研究院
●合作共建“南海氫農業科技創新先行示范區”核心區項目
項目方:佛山鯤鵬現代農業研究院、廣東省氫大哥農產品種植有限公司、廣東卡沃羅氫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fangdj.com/news/show-458.html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中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網
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
微信掃描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