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2023-02-03 來源:濮陽日報作者:段利梅 瀏覽數:358
2023年兔年春節前,一系列好消息傳來:中國石化兆瓦級可再生電力電解水制氫示范項目順利投產,可日產高純度綠氫1.12噸,為我國可
2023年兔年春節前,一系列好消息傳來:
中國石化兆瓦級可再生電力電解水制氫示范項目順利投產,可日產高純度“綠氫”1.12噸,為我國可再生能源制氫儲能、氫能多元耦合與高效利用等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樣板。
衛11、白9、文13西儲氣庫先后進入采氣期,加入天然氣調峰保供行列。這標志著位于濮陽的華北地區百億立方米規模地下儲氣庫調峰中心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全省首座集加氫、加油、加氣、充電于一體的示范性項目——濮陽市綜合加能站順利投入使用,為濮陽構建氫能全產業鏈圖譜、加快社會能源轉型發揮旗艦店示范作用……
這些項目的建成投用,標志著我市的能源資源保障能力實現穩固提升,標志著我市正加快實現由資源枯竭城市向新能源城市轉變。
能源被稱為“工業的血液”,也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命脈。
濮陽作為一座因油而建、因油而興的石油化工城市,石油、天然氣、化工等能源產業不僅支撐著濮陽的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而且為冀魯豫周邊城市乃至華北地區提供著能源供應保障。
自建市以來,依托中原油田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中原乙烯、中原大化等一批大型化工企業相繼建成,經過30余年發展,濮陽形成了體系完備、門類齊全的化工產業體系。2017年,全市化工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近1200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三分之一,占全省化工產業的五分之一,化工成為濮陽產業的脊梁。
為進一步整合資源、優化布局,推動濮陽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2016年,濮陽規劃建設65平方公里的新型化工基地,實現土地集約節約利用、要素統籌高效配置、資源循環利用和產業集聚發展。2018年11月,《濮陽新型化工基地總體發展規劃》獲得省政府正式批復。
2021年初,為擺脫油氣資源枯竭帶來的各種嚴重問題,濮陽在河南省產業轉型升級中率先啟動,立足資源稟賦和原有的產業基礎,重新審視自身最大的優勢產業。經過認真梳理,進一步明確了把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這“四新”產業作為主攻方向,特別是把新材料和新能源作為全面轉型升級的主跑道。
按照規劃,“十四五”期間,我市將打造千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500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和100億級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著力打造國內一流新材料產業基地和豫東北門戶樞紐城市。
豫東北門戶樞紐,包括能源樞紐、交通樞紐和水利樞紐。建成華北最大的天然氣地下儲氣庫群,是建設能源樞紐的重要內容。
在人類進入低碳經濟時代,碳達峰、碳中和成為全球共識的當下,作為清潔能源的天然氣地位日益凸顯,成為世界能源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由于我國天然氣消費量逐年快速增長,季節性供需失衡問題日益突出。每到冬季,國內很多地方的用氣量是夏季用氣量的5至10倍,僅華北地區每年的用氣缺口就高達48億立方米,解決“氣荒”難題迫在眉睫。而解決調峰難題的有效手段,就是建設地下儲氣庫。
中原油田經過40余年勘探開發,盡管油氣產量逐年下降、后續資源不足,但百里油區不少已枯竭的油氣田地下形成了密閉性良好的油氣藏圈閉空間,具備建設天然氣“地下糧倉”得天獨厚的條件。濮陽境內9條天然氣干線管道互聯互通,長輸管道累計539.3公里,年輸送天然氣30億立方米,為建設中原儲氣庫群提供了堅強支撐。
其實早在2010年8月,中原油田就開始修建第一座設計庫容量5.88億立方米的文96儲氣庫,并于2012年9月投產。安全運行10年間,文96儲氣庫實現累計注氣16.57億立方米,累計采氣11.57億立方米。
2017年5月1日,被列為國家“十三五”重點建設工程的文23地下儲氣庫開工建設。這座我國中東部地區最大的儲氣庫,設計庫容103億立方米、工作氣量40億立方米,也是榆林—濟南天然氣管道、鄂安滄天然氣管道、新粵浙天然氣管道的配套工程。文23儲氣庫于2019年投產,截至2022年10月底,庫存量達87億立方米。
進入“十四五”,中國石化集團提出在大華北和長江經濟帶打造兩大天然氣調峰中心,再次將目光鎖定中原油田。
2021年3月,設計總庫容20.18億立方米的文13西、衛11、白9三座地下儲氣庫相繼開工。經過工程建設者艱苦奮戰,三座儲氣庫于2021年底前相繼建成。至此,華北地區最大的天然氣“地下糧倉”——中原儲氣庫群成為鑲嵌在豫東北的一顆耀眼明珠。
當下時值嚴冬,從濮陽這座能源樞紐采出的天然氣,通過縱橫交織的地下管網,源源不斷輸送到華北各地,為3000余萬戶家庭及各類市場主體溫暖度冬、便捷用氣提供了有效保障。
2022年,文23二期、文24儲氣庫開工建設,文13西、衛11儲氣庫建成投用,華北地區最大的地下儲氣庫群容氣量達到106億立方米,濮陽成為真正的大華北地區“國家級地下儲氣庫調峰中心”。同年,河南石油天然氣交易有限公司、中國石化濮陽儲氣庫有限公司在濮注冊,為濮陽加快構建能源樞紐提供了新的增長極。除了天然氣這一清潔能源,近年來,濮陽的風能和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產業發展迅猛,并由此帶動綠色低碳的氫能產業實現快速發展。
據統計,作為重要的石化基地,我市氫能資源豐富。截至去年7月份,全市共培育茂源化工、中原大化、遠東科技、豐利石化等制氫企業9家,氫氣年產能23.6萬噸,位居全省前列。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資源較好。截至去年5月底,全市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202.8萬千瓦,占全市電力總裝機的55.6%,為“綠氫”生產提供充足的平價新能源電力。百億立方米的中原儲氣庫群及相連通的天然氣長輸管網覆蓋華北及中東部地區7省50余個地市,為發展摻氫天然氣輸送提供了充足的硬件基礎。
這些獨特的資源優勢,加上濮陽有大力發展氫能產業的信心和決心,自2021年以來,濮陽的氫能產業發展生機勃勃,氫能產業項目建設快馬加鞭,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賦予了“加速器”、注入了新動能。
截至2022年12月底,濮陽氫能產業已實現了破題開篇:全球首款氫動力人形機器人在濮發布,PGO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研究院河南分院在濮陽落地,市氫燃料電池實驗室揭牌成立,宗惠氫氣高純氫制備等項目相繼投產,氫能制、運、儲、加、用全產業鏈逐步健全,“產學研用金”深度融合的氫能產業生態初步形成。
中沁泰康科技能源集團(濮陽)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5月,是濮陽首家研發生產氫燃料電堆、電池系統集成及催化劑、質子膜等核心零部件的企業,具有氫能相關方面技術自主知識產權,市場競爭力位居國內前列。今年1月3日,在市兩會召開期間,市人大代表、該公司總經理劉學敏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氫作為高效、清潔的二次能源,是全球公認的終極能源。濮陽作為鄭汴洛濮氫走廊重要節點城市,有著完善的氫氣產業基礎,且已完成了制、運、儲、加、用全產業鏈布局,未來發展前景廣闊,公司對扎根濮陽發展很有信心。”
電力也是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南樂東(傅潭)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成,新增變電容量180兆伏安、線路22.3千米;清豐夏村(高堡)輸變電工程等4個110千伏電網項目建成,新增變電容量150兆伏安、線路69.2千米。去年前11個月,我市工業用電量指標同比增長10.7%,居全省第三位。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在剛剛到來的2023年,我們相信,濮陽能源產業將乘著新時代的浩蕩東風,劈波斬浪,揚帆遠航,駛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fangdj.com/news/show-2403.html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中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網
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
微信掃描關注